油漆漆膜表面會有很多問題,比如:起泡、表面粗糙、咬底、發(fā)白、起皮、露底等,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涂料涂層為什么起泡?
一、起泡的原理
起泡是因為涂層局部失去附著力,受泡內氣體或液體的壓力離開基底 ( 底材或下涂層 ) 鼓起,使涂膜呈現似圓形的凸起變形。
二、起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
●一是涂層具有透水透氣性,所有的涂膜都不例外,只不過隨涂料品種不同,透水速度有差別而已。
●二是涂層與底材之間存在附著缺陷,如潤濕不良、漏涂、塵土、油污、可溶性物質等。
起泡現象 |
|
三、起泡的原因分析
(1)基材表面處理不當
●基材表面沾染蠟質、油污、塵土、可溶性鹽等物質,這些物質的存在會導致涂層薄弱部位的產生,潮氣會向著涂層附著力低的地方滲透而起泡。
●基材表面有潮氣、水珠或揮發(fā)性液體存在。
●表面處理時,工件凹處有銹、潮氣等,造成涂膜干燥后,這些地方的涂層與基材表面附著不牢,潮氣積聚于低附著力區(qū)域,使這些區(qū)域中積聚液相或氣相。
●吸濕性物質或水份殘留
吸濕性物質包括:
①底漆中的可溶性顏填料。
②底材或涂層表面的可溶性鹽份,多由磨料及環(huán)境污染所致。富鋅底漆暴露后也會產生可溶性鋅鹽。
③其它吸濕性物質,可能包括:緩蝕劑/防銹劑、不恰當的表面處理劑或清洗劑等等。
在表面有水、冰及表面結露的情況下涂裝。由于吸濕性物質的存在,水汽透過漆膜,在內部形成相對濃縮的溶液,造成因滲透壓引導起的起泡,這種泡的典型特征是里面有液體。
(2)溶劑殘留
這種現象多出現于烘干性涂料噴涂后,濕膜閃蒸時間過短及烘干升溫過程中,初期溫升過快或因噴涂濕膜過厚,且濕膜表干過快,造成底層溶劑揮發(fā)不暢;
雙組分聚氨酯涂料,配漆時產生的氣泡未消失,氣泡溢出時涂膜已失去流動性,此時也會出現起泡現象。特別是涂料、溶劑中含有微量水時,更易產生此類弊病。
另外底漆未干時,涂刷快干面漆,也會封閉底漆中的溶劑,造成溶劑殘留。
品質保障
顏色定制